外国语学院新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创新研学:甲骨为媒,激活传统基因

作者: 时间:2025-05-29 点击数:

“原来‘耕字’的甲骨文真像两只手在整理田地!”5月25日,衡水学院12教127教室传出稚嫩的惊叹。一场由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匠心打造的“甲骨探源,诗韵名著寻根游”亲子研学活动,以甲骨文为钥匙,为师生家庭开启了沉浸式的文化解码之旅。

甲骨生肖舞破壁古今

十二生肖在甲骨文与五禽戏的创意融合中跃然而出—“虎”之威猛、“兔”之灵巧,化为动态的肢体符号。这场别开生面的甲骨文操不仅点燃了现场童趣,更以鲜活方式拆解了古老文字的象形密码,为后续深度探索铺设文化引桥。

                                                            诗行深处见农耕智慧

惠文老师执《悯农》为镜,引导孩子们凝视“田”“禾”“耕”等字的甲骨文形态。当抽象符号与烈日下劳作的农人身影重叠,“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瞬间浸染了温度。孩子们在触摸文字肌理的同时,悄然种下对农耕文明与粮食的敬畏之心。

                                                           西游神话解锁汉字基因

马泽桐老师重构西游故事,巧妙嵌入“手”“目”“老”等甲骨文构件。当孙悟空的金箍棒与汉字起源碰撞出火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拆解神话中的文化基因。神话不再是飘渺传说,而成为汉字演变的生动注脚。

                                                           非遗工坊承传文明星火

中草药拼字、缠花装饰、古法拓染——孩子们在非遗工坊化身文化传承者。指尖翻飞间,艾草拼出“仁”字经纬,布帛拓印千年纹样,抽象的文化理念通过具象创作沉淀为心灵印记。

“这不仅是亲子活动,更是汉字基因的唤醒仪式。”现场教师表示。活动以甲骨文为线索,串联古诗、名著、非遗等多维文化载体,构建了传统与现代教育的对话通道。

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通过此类创新实践,正在探索文化传承与专业建设的深层融合。当甲骨文在孩童指尖起舞,当《悯农》在草药香气中吟诵,传统文化正以可触可感的方式,向未来播撒生生不息的文化火种。

网站负责人:李春燕    联系电话:0318-8887803 联系邮箱:waiyu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