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新

2010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英国文学

作者: 时间:2019-05-26 点击数: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安晓红

性 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外国语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号(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053000

研究方向

英国文学、英美诗歌

1-2

教学

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英国文学,专业主干课,42006---2007,学年,04普本,61

阅读与欣赏,专业基础课,42007---2008,学年,05普本,110

英国文学,专业主干课,42008---2009,学年,06普本,67

英国文学,专业主干课,42009---2010,第一学期,07普本,62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7年普本、接本毕业论文指导   15

2008年普本、接本毕业论文指导   15

2009年普本、接本毕业论文指导   15

3、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英语专业考研学生学习策略研究”,衡水学院重点课题, 200811月(已结项)

主持“基于文学批评的‘问题双环’教学模式研究”,衡水学院教改一般课题,2008 (已结项)

主研“高师英语专业课程群整体性教学改革与实践”,省教厅改革工程课题,2006 (已结项)

主研“英语过程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干预研究”,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2007年立项

主研“大学英语阅读‘生动、互动、感动’三维教学实证研究”,河北省教育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课题资助项目,2008年立项

4、教学研究论文“问题双环英美诗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第4

5、获得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教师的荣誉、表彰/奖励

课题“高师英语专业课程群整体性改革与实践” 荣获河北省教育科学三等奖,200610

主讲的教学课   “To Autumn by John Keats” ,在2009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精品课评选过程中,经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评审,荣获二等奖。

2007年被授予院级嘉奖

2004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2008年被评为校级科研标兵

1-3

学术

研究

1、学术论文

“妙契天和:《希腊古瓮颂》的圆形境界”,《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2

“以诗论诗”--对布莱克的《老虎》的新解读

“品经典,练内功”,《英语知识》,2008年第6

“《秋颂》中的反讽”,《山东文学》第六期,20086

2、获奖情况

200911月获河北省社科联第六届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瑞民

性 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硕士

职 务

系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外国语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053000)

研究方向

文学、教学法

2-2

教学

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英国小说欣赏,专业选修课,22004-2005第一学期,19004英语接本

英国小说欣赏,专业选修课,22004-2005 第二学期,19004英语接本

英国名著赏析,公共选修课,22005-2006第一学期,10004文科普本

英国名著赏析,公共选修课,22005-2006第二学期,10004理科普本

英国文学, 专业主干课, 62006-2007 第一学期,13004英语专科

英国文学, 专业主干课, 62006-2007 第二学期,13004英语专科

英国文学, 专业主干课, 62007-2008第二学期,9108 接本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2004级、2005级、2006级普本实习指导160人次

2002级接本毕业论文指导   8

2003级接本毕业论文指导   10

2004级接本毕业论文指导   10

2005级接本、2004普本毕业论文指导 15

2006级接本、2005普本毕业论文指导 17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高师英语专业课程群整体性教学改革与实践”,省教厅改革工程课题,2006年(已结项)

主持“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研究”,省教厅人文科学立项课题, 2006年立项

主持“新建本科院校英语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 2006年立项

主持“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衡水学院课题, 2005年立项

主持“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河北省英语教学改革项目, 2006年立项

4、教学研究论文

系统科学理论与课程群整体性改革,《衡水师专学报》,2002年第四期,20022

英语专业交际性教学能力培养之研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20036

高师英语专业学习现状调查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六期,200311

交际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任务设计,《北方论丛》,2003年第四期,20039

高师英语毕业生素质调查,《高师教学研究》,20042

高师英语专业课程群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实践,《高师教学研究》,2004年第二期,20044

新形势下高师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衡水学院学报》,2006年第四期,20064

全语言教学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教育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20067

5、获得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教师的荣誉、表彰/奖励

“英语三步连环教学法”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11

“交际性英语教学能力培养之研究”荣获衡水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00410

课题“高师英语专业课程群整体性改革与实践”荣获河北省教育科学三等奖,200610

2-3

学术

研究

发表的学术论文

Comparison   between Wordsworth’s London and Blake’s London,《北方论丛》,2002年第六期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杨敏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副教授

电 话


硕士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外国语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053000

研究方向

文学阅读与欣赏、英汉翻译

2-2

教学

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泛读,专业基础课,2006---2007学年,04普本,61

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主干课,2007---2008学年,05普本,112

实用英汉翻译,专业主干课,2008---2009学年,06普本67

泛读、阅读欣赏,专业基础课 2008---2009学年,06普本6707英教,86

英语阅读,专业基础课,2009---2010,第一学期,09普本,84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7年普本、接本毕业论文指导   15

2008年普本、接本毕业论文指导   15

2009年普本、接本毕业论文指导   15

3、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课题:

大学英语阅读“生动、互动、感动”三维教学实证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

2008年立项 鉴定中

基于语料库的新建本科翻译教学研究--以英语专业为例 衡水市社科联

2008年立项 已结项

新建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之研究 衡水学院 2008年立项 已结项

语料库与新建本科翻译教学研究 衡水学院 2008年立项 鉴定中

情商视域下高职英语“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方略探索 教育部 2010年立项,主持人

4、教学研究论文

探究模式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生动 互动 感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之有效方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10

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三动"教学模式探讨,《衡水学院学报》20086

5、获得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教师的荣誉、表彰/奖励

2007年被学院授予嘉奖。

2008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2008年获衡水市总工会“2008妇女发展·论坛”论文一等奖

20099月获河北省社科联第六届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课件制作评比一等奖。

2009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

2-3

学术

研究

1、课题:

大学英语阅读“生动、互动、感动”三维教学实证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

2008年立项 鉴定中 ,主持

基于语料库的新建本科翻译教学研究--以英语专业为例 衡水市社科联

2008年立项 已结项

新建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之研究 衡水学院 2008年立项 已结项

语料库与新建本科翻译教学研究 衡水学院 2008年立项 鉴定中

2、学术论文:

探究模式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独著 200811

生动 互动 感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之有效方略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独著,200910

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三动"教学模式探讨 《衡水学院学报》 独著 2008.6

3、获奖情况

论文:用EQ敲开心灵的门——素质教育中学生“情商”素质培养之感悟

一等奖 获河北省社科联 独著 20096

经典诵读文课件:Your   Happiness Your Responsibility  一等奖 获河北省社科联 独立完成 20096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徐常兰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讲师

电 话


硕士


传 真


所在院系

外国语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衡水市和平西路1088(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 (053000

研究方向

英美文学

2-2

教学

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美国文学;2006-----2007年度:专业主干课   04普本 120

美国文学;欧美文学赏析2007---2008年度:专业主干课   05普本110

美国文学 2008----2009年度: 专业主干课 06普本67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7年普本及专科论文指导   12

2008年普本及专科论文指导   13

2009年普本、专科毕业论文指导   13

20093月指导学生校外实习,15

3、教学科研课题

主持市级课题两项,并已结项:

“关于衡水市商业少儿英语培训的现状及思考”(2007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冀派内画在对外宣传中的翻译问题研究”(2008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主持院级课题三项,其中结项两项:

“依托精读课内资源拓展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探讨和实践”

“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关于增强商贸英语专业精读课 ‘实用性’的思考”

在研课题一项:

“我市跨越式发展中公共场所标示语汉译英规范化问题研究”

另主持衡水学院教改研究课题一项 (已结项)

“泛读课的延伸---我院英语专业开设时文阅读课的可行性研究”

4、教学研究论文

《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 03 邹韬奋先生的英语教学理念

《现代企业教育》2007(12) 基于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成人英语教学探讨

《电影评介MOVIE REVIEW 2007年第21. 爱情的救赎与回归

5、获得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教师的荣誉、表彰/奖励

2006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006年度衡水学院“科研标兵”

2007年度衡水学院“科研标兵”

2008年度衡水学院“青年科研标兵”

2-3

学术

研究

发表的学术论文

《商场现代化》   2008年第三期 浅析商家常用促销手段的英文翻译

《衡水学院学报》2006 8 04 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

《海外英语》2006 09 牛仔裤风靡美国和全世界

《电影评介》2007 24 一份永不老的爱——《断背山》主题曲有感









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

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安晓红


教授

英美文学

学科带头人

张瑞民


教授

英美文学

教学管理


副教授

英美文学

教学实施

徐常兰


讲师

英美文学

教学实施

吴秀兰


副教授

英美文学

教学实施


讲师

英美文学

教学辅助

许素波


教授

应用语言学

教学管理

李玉玲


副教授

语言实践教学

教学辅助

杨金梅


讲师

英美文学、商务英语

教学辅助

3-2

教学

团队

整体

结构

学历结构:

课程组成员均为硕士;职称结构: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年龄结构: 60年代出生5人,70年代出生4人,团队层次搭配合理、匀称,具有协作与奉献精神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1、扩充英国文学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

创建了英国文学精品课网站,“文学时空”以及“英国文学沙龙”等互动平台博客论坛,从而构建及完善了英国文学教学改革的硬件。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完成了2006年省高校英语教改课题《新建本科院校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本科课程网络教学的开展。

2、首创英国文学“问题双环”教学模式

立足新升本科院校实际,抓准英国文学教学中文学与文化,文学与文章,文学与情商三大目标定位,课程组成功探索并构建了英国文学“问题双环”教学模式,2006年该研究被批准为衡水学院教改课题,2007年英国文学课被评为院级精品课,2009年院级精品课验收时英国文学获第一名。2009年主持人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精品课评选过程中,荣获二等奖。

3、英国文学教改、教研成效显著

在五年的英国文学课程建设中,实现了英国文学与欧洲文化、英语创作以及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等课程群的整体性改革,为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鉴于此,课程组成员的省教育厅改革工程课题《高师英语专业课程群整体性教学改革与实践》于200610月被评为河北省教育科学三等奖,并且为同年立项的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新建本科院校英语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前期研究成果。

3-4

师资

培养

1、自2000年以来一直实施“一帮一”和“以老带新”师资培养计划。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名高职称的导师,实施并完善了老教师公开课,新教师听课,新老教师说课的师资培养制度。

2、外语系带头人张瑞民、文学课程带头人安晓红对新担任英国文学课的教师进行岗前整体培训。内容涵盖英国文学教师文学素养、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文学研究动态的把握等关键环节。

3、鼓励课程组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学位进修,参加全国英国文学研讨会,派骨干教师就英国文学研究课题在国内、国外访学。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

(或学位)的人数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在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1、初创阶段:形成了团结协作、敬业重教的良好传统,总结出了适合地方性普通院校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方法,即史选论结合、精泛结合、课内外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法”。

2、腾飞阶段:在教学师资上,吸收了毕业于牛津大学文学专业的外籍教师讲解基督教色彩浓厚的作品,为学生提供解读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与不同观点。其二,在教学方法上,探索出了品经典、练内功;设问题、跨文化;增体验、悟人生的“问题双环”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改革措施,英国文学课程走出了边缘化的困境,学生普遍认为英国文学课有用、有效、有氧;同时自2003以来,英语专业考研通过率每年都高达25%以上。

3、优化阶段:该课程在已形成自己稳定的课程特色的同时,带动了全系课程群的整体改革,课程组成员的省教育厅改革工程课题《高师英语专业课程群整体性教学改革与实践》于200610月被评为河北省教育科学三等奖,并且英国文学课程建设也为2009年结项的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新建本科院校英语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成功案例。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衡水学院是教育部在2004年批准的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教育建设为宗旨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我们的生源与全国重点院校不能比,就是与一些省属老本科院校的学生也有一段距离。

《英国文学》是使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专业知识课程,为此,全国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将其列为高年级专业必修课。根据英国文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我校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为适应当今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时代需求,把本课程目标内涵进行了明晰和准确定位,分了三个层次:

第一,英国文学是一门培训英语语言技能的终端课,提出“品经典,练内功”,为高年级学生提升外语感悟力、鉴赏力和运用能力搭建平台,彻底改变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学文学没用”的认识,最终使英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成为学生练就扎实英语功底的最佳资源库、首选训练场和灵感发源地。

第二,英国文学课是人文综合素质的起始课。学生在人类经典作品的寻找、发现、理解过程中,感悟人生,洞悉生命,通过英国文学认识英国文化和国民性格,逐步培养严谨的分析方法,敏锐的判断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对于考研和对文学有偏好的学生,英国文学又延伸为一门学术素养课。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审美能力,是一种基于理性认知的知识层次。它对于学生形成专业特长、攻读英语硕士和博士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专业的最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总之,经过英语语言技能课的感性经验,人文素质培养课的审美陶冶与理论思辨,延伸至学术素养课的理性认知,确保务实、高效地完成英国文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4-2-2 说明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英国文学史脉络梳理板块20学时

英国文学史导论

英国文学历史发展时期概貌

2、英国诗歌鉴赏 60学时

马洛《牧羊人情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1829首,培根的《论读书,琼生的《致西丽亚》,邓恩生的《离别辞:莫伤悲,弥尔顿的《梦亡妻》,布莱克的《老虎》,华兹华斯的《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孤独的割麦女》,拜伦的《她走在美的光影里》以及《当我们分手时》,雪莱的《西风颂》,济慈的《秋颂》,丁尼生的《拍吧,拍吧,拍吧》

3、英国小说讨论 26学时

教师示范:奥斯汀的生平、作品创作思想、主题与艺术特征,《傲慢与偏见》第一章

学生讨论、讲解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思想、主题与艺术特征及代表作品的选读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及解决办法:

在英国文学选读中语言简练、主题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抒情诗是选读学习的重点。通过教师示范、作品对比、学生仿写三个教学环节的循环往复,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能力、语境能力和语篇能力。

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学生熟悉,并且有兴趣,交由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课堂展示、师生讨论。

2、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英国文学发展脉络的梳理中,文学流派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主张因其抽象性和异域文化特征是教学中的难点。课题组将相关的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教学课件和网络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增强其亲和力。同时利用“文学时空”和“英国文学沙龙”等博客的互动平台提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论课程不填)

1、“文学鉴赏与创作”

英国文学实践教学新探索,把英国文学的鉴赏直接指向英语创作,遵循情景预设-阅读鉴赏创造性写作的轨迹,变被动欣赏为灵感迸发。

2、“情景预设阅读鉴赏创造性写作”

这一英国文学实践教学环节,不仅督促教师把英国文学课堂演绎成英语workshop,而且使学生在文学边缘化的今天以热情拥抱经典,意识到自己是创作活动的真正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文学的积极性和主观创造性,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激情。促使师生共同享受英语创作的快乐,体会人文关怀,经历心智的成长。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1、设计思想:

课程组大胆实施了“文学鉴赏与创作”英国文学实践教学新探索,把英国文学的鉴赏直接指向英语创作,遵循情景预设-阅读鉴赏创造性写作的轨迹,变被动欣赏为灵感迸发。

2、课程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创作情境的头脑风暴,营造“一人为大家”及“大家为一人”的集体创作氛围。 以捕捉文学的具象化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在抽象和具象、概念和艺术之间建立联系,搭建文学与文章的纽带。 通过补全文本(completion),文本对比(comparison),和仿写与创作(composition)等教学环节,学生在自娱自乐中完成了英语创作。

3、教学效果:

英语创作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文学学习大环境,多渠道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国文学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实训或其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1、诗歌板块:诗歌翻译,诗歌仿写,诗歌创作。课下完成。

2、小说板块:小说阐释、续写小说、给故事中的人物写信、短篇小说的创作等。占10学时。

3、戏剧板块:改编小剧、英语小品创作等。占2学时。

4-2-3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组织形式:

文学鉴赏:教师独白与师生对话;文学创作:集体与个人相结合。

2、指导方法:

在品读之前,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创作的情境,激发他们走进文本的渴望。

在品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佳境,追寻文本意义的生成,以期学生在体验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他们潜在的创作冲动。

在经典作品的反复品读中,发现与作者在文本语言上或意义上的契合点,从而进入灵感创作。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发言、网上讨论、第二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发表的博客论文等形式。

 

4-2-5创新与特点

特点:大胆实施了“文学鉴赏与创作”英国文学实践教学新探索,把英国文学课堂打造成英语workshop, 使英国文学的鉴赏直接指向英语创作。

创新:首创情景预设—阅读鉴赏创造性写作三步连环英国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变文学被动欣赏为灵感迸发。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实训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英国文学史一直使用语言简练、系统性强的《英国文学史》(刘炳善编),选读部分首推既站在学术前沿、又能紧抓学生兴趣点的王守仁主编的《英国文学选读》。

2、教材的建设 目前教材中关于中英文学、英美文学对比学习涉及的比较少,这是我们以后一段时期教材建设中的重点。

3、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在校园网上创建了英国文学课程网站,涵盖了涵盖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计划、参考文献目录、教学日志、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全程录像,单元测验、习题解答,英国文学术语词典,英国文学名著电影库,英国文学沙龙等博客,具有超文本导航、浏览学习、讨论和辅导答疑等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自主学习扩充性学习资源。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及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方面的教改举措)

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定位、新形势下学科定位的需要, 我们没有照搬老本科和重点院校的教学模式,而是建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开发出了符合大班上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整体改革,同步推进。

1、教学理念

纵向深化:实现英国文学 “文化性 语言性人文性” 三大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多层次感悟文学经典的神韵和美妙。

横向比较:建立中国视野下英国文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迁移异文化时能透视差异的原由,并考虑到中国文化经验层面的提升和回应。

2、“问题双环”教学方法

立足“文学与跨文化”,设计问题,梳理英国文学发展脉络,跨文化,确保了英国文学教学方法的“有效”。着手“文学鉴赏与创作”内环,品经典,练内功,鼓励英语创作,确保了英国文学教学内容的“有用”。着眼于“文学与情商”外环,增体验,悟人生,承担文学课人文关怀的历史重托,确保英国文学教学过程的“有养”。

3、“三化”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大班授课的教学需要,实现了“三化”的教学手段:英国文学课程资源实现了网络化,师生共建的“英国文学沙龙”、“文学时空”博客,发表学生个性化的英语习作作品,评估方法实现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文学学习大环境,多渠道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国文学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期末考试的补充,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会实行英国文学知识竞赛+经典诵读+小剧表演+研读报告多种形成性评价形式,融英国文学常识与文学鉴赏力,阅读、反映与英语创造性写作为一体,这样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单元测验,使学生在竞争中感觉到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构成了日后学习的动力。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校外专家评价:

衡水学院《英国文学》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效果,他们积极探索适合本身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值得肯定。我在20084月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第一届英诗研讨会上”听了安晓红老师“问题双环”教学模式的发言,有一定的创新性,尤其是“品经典,练内功”的提法非常适合他们学生的实际,以及“文学鉴赏与创作”的英国文学创作实践教学非常有益于调动学生学文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同意推荐安晓红老师主持的《英国文学》申报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

  张剑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2010320

安晓红教授有过多年的英国文学教学方面的交流,她发表了英国文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十几篇,主持、主研英国文学教学方面的省级、院级项目若干,具有深厚的英国文学功底,严谨的治学精神、高涨的教学热情,以及在当下大量英语教师分化到ESP(特殊用途英语的)的背景下,一直不变的对诗歌的酷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意推荐安晓红老师主持的《英国文学》申报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

李正栓

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

 2010320

校内教学督导组:

从近年校督导组的评价情况来看,普遍认为“英国文学”课程采用的“问题双环”教学模式,不仅满足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符合我校学生实际,使学生们的文学学习兴趣高涨,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连续几年学生“评教”满意率达95%以上。2009年院级精品课验收中,英国文学荣获第一名。

 2009320

省级精品课综合英语主持人衡水学院外语系教授刘立新:

安晓红老师上的16世纪大学才子派马洛的《牧羊人情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班先是齐声朗诵“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用心体会、想象诗中的意境,然后男女生分别扮成牧羊人、牧羊女“对歌”,接着是小组代表做“爱的宣言”的陈述,马洛的《牧羊人情歌》最后在中国版的“牧羊人情歌”,《陌上桑》中落下帷幕,整堂课通过中英诗歌的对比,原版与“改版的对照”,多角度、多视角解读了经典。

2009318

衡水学院教务处长宋根壮:

英国文学课程组的质量监控工作得到校内督导组较高的评价。从学校到系到教研室,层层把关,学校教学督导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均随堂抽查听课。教研室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坚持老教师公开课、新教师听课、新老教师议课等传帮带制度,目前,英国文学课程组已形成一个职称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兵强队。

 2009326

英语专业05级学生张兴华:

 我们学生个个都怕考试、烦考试,可我在英国文学课上却经历了独特的期中考试,即英国文学知识竞赛+经典诵读+小剧表演+研读报告,融知识与能力,阅读、反映与写作为一体,这样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期中口试中,我们在竞争中感觉到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构成了日后学习的动力。

  2006326

教务处提供的近三年学生对英国文学课题组教师的打分汇总表:

任课

教师

姓名

2006 -2007年度

20072008年度

20082009年度

教学

督导

评价

同行

教师

评价

听课

学生

满意率(%

教学

督导

评价

同行

教师

评价

听课

学生

满意率(%

教学

督导

评价

同行

教师

评价

安晓红

优秀

优秀

98.7

优秀

优秀

97.8

优秀

优秀

 

优秀

优良

98.6

优良

优秀

97.6

优秀

优秀

徐常兰

优秀

优良

98.1

优良

优秀

96.8

优秀

优秀

吴秀兰

优良

优秀

98

优秀

优秀

97.1

优秀

优秀

张瑞民

优良

优秀

98.5

优秀

优秀

97.8

优秀

优良

 

优良

优良

95.6

优良

优秀

95.5

优良

优秀

许素波

优良

优良

97.5

优秀

优秀

98.5

优秀

优秀

李玉玲

优良

优良

96.5

优秀

优秀

96.5

优良

优秀

杨金梅

优良

优良

97

优秀

优秀

96.5

优良

优秀

课程录像教学要点

安晓红老师:济慈的《秋颂》

讲课要点:

1、济慈的生平、创作生涯及美学思想。

2、诗歌赏析:济慈的《秋颂》

杨敏老师:培根的《论婚姻与单身》。

讲课要点:

1、培根简介

2、名篇赏译:论婚姻与单身

徐常兰老师: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讲课要点:

1、新古典主义

2、浪漫主义

3、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比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与创新(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特色:

1、树立中国视野下英国文学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迁移异文化时考虑到中国文化经验层面的提升和回应。

2、英国文学实践教学中,把文学鉴赏直接指向英语创作,把英国文学课堂演绎成英语workshop,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创作活动的主体。

创新:

首创切合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问题双环”教学模式。

1、立足问题教学,梳理英国文学发展脉络,跨文化。

2、着手语言内环,品经典,练内功,鼓励英语创作。

3、着眼于情商外环,增体验,悟人生,承担文学课人文关怀的历史重托。

 

5-2   本课程与省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追根溯源,英国文学教学改革是高校英语课程改革“逼”出来的:首先适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我们不可能照搬老本科和重点院校的教学模式。同时,英国文学边缘化处境逼迫我们冲破英国文学传统教学模式, 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上,整体革新、同步推进。

2、英国文学教学改革核心成果“问题双环”教学模式切合我校实际,具有一定首创性、可操作性。

3、树立中国视野下英国文学的教学理念,注重中英文学与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迁移异文化时能透视差异的原由,并考虑到中国文化经验层面的提升和回应,构成了本课程的最大特色。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教学理念需紧扣时代脉搏,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要大幅度提高,教师还应进行更多的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

2、教材建设方面急需把多年积累的教案、教学课件、网络课件进行系统整理,出版一套符合地方普通院校实际、充分挖掘英国文学课程网络资源、体现中英文学对比的教材。

3、为了更好地促进教改的顺利实施,英国文学原文阅读资料还需增多,网络配套设施的建设还需增强,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投入还需增大力度。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

抓紧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逐步使英国文学教师全部掌握这种教学理念,继续探索和完善“问题双环”教学新模式,扩大学生受益面。通过不断努力,完善各项工作,力争把本课程建设成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建设步骤:

1、师资队伍:抓紧进行教师培训工作,提高课程组成员的文学鉴赏力,加紧补上比较文学这一课,激励教师创办具有文学对比特色的英国文学博客。

2、把多年积累的教案、教学课件、网络课件进行系统整理、完善,争取在2011年出版一套符合地方普通院校实际、充分挖掘英国文学课程网络资源、体现中英文学对比的教材。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本课程准备在2010年末全部授课内容(全课程跟踪录像)上网,进行网上教学。

2、本课程准备从2011年开始将全部授课内容做成光盘,建立完善的电子资料库,重要作家文献电子资料库,2012年完成。

3、经典文学类电影库,2010年完成。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重要作家课程跟踪录像,2010年上网。

2、课程跟踪录像,2011年上网。

3、充实、完善上网课程授课录像,2012年一年。

4、本课程准备在三年内将全部授课内容(全课程跟踪录像)上网,进行网上教学。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主菜单

包含内容

格式

课程介绍

主持人介绍

HTML

教学队伍

HTML

课程描述

HTML

自我评价

HTML

课堂录像


课程建设规划

HTML

主讲教师简介

主讲教师简介

word

课程组简介

课程组简介

PowerPoint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HTML

教学大纲


HTML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手册

课程手册


授课教案


word

授课计划


HTML

多媒体课件


PowerPoint课件

单元测验

各章习题

习题解答

1/2上网参考,1/2书面作业

参考文献


HTML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我校从1999年开始精品课程建设,出台了鼓励建设优秀课和精品课等政策文件。学校规定了精品课程建设分国家、市、校三个层次立项管理。在此政策的基础上,英国文学在2007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首创的“问题双环”教学模式被定为院级首批教改课题。学校实施了计算中心负责为各精品课程提供统一的支持平台,包括制作支持、维护支持等;网络中心负责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和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拍摄与制作。学校的政策规定:被认定的校级精品课程,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并择优推荐参选省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对于未经立项建设而获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学校将按有关标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并补充拨入课程建设经费;对建设精品课程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或提拔中将给予优先考虑。

几年来,学校为了保证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学校每年拨专款给校计算中心,用于网络的日常维护及网上材料的制作与更新;每年拨专款给网络制作中心免费为在建的精品课程拍摄教学录像。学校多次组织精品课程经验交流会。学校调整了教学建设委员会,加强了对各类教学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力度;并在学生选课课表上统一标注精品课程标志及其级别,在扩大精品课程影响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评价和监督。国家、市、校级精品课程全部在校园网平台上展示,供师生使用。

在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中,我校的各级各类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学生的受益面与日俱增,有力保障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8. 说明栏


 

 

网站负责人:李春燕    联系电话:0318-8887803 联系邮箱:waiyu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