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新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外语系领导班子2024年度工作总结

作者: 时间:2025-01-08 点击数:

                           外语系领导班子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党建工作

外语系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外语系党总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全体党员的学习教育,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并促使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认真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提升党员思想理论水平及党建工作质量。

外语系党总支2024年上半年组织了党纪学习教育,党总支、各支部制定学习计划并稳步推进。广大党员紧紧围绕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总体要求,以认真研读《条例》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收获颇丰,入心入脑。

下半年开学伊始,按照学校党委的安排,总支书记魏贵娟做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总支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党纪学习教育活动,总支理论学习组召开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论教育》学习会议。各支部也按照总支要求组织了相关学习,全体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研讨。

2、规范党总支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及“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制度。

外语系始终坚持从严执行党总支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了促进教师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依托教研室设置党支部。狠抓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定期检查《支部手册》,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按要求配备达100%,学科带头人、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党支部书记示范引领作用突出,调研报告获得省厅委领导批示。

3、认真贯彻落实《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党总支和各支部委员带头坚持学习《共产党章程》和《工作条例》,并将之作为党建工作的理论来源及落脚点。激发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和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1. 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意识形态工作。

    外语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亲自抓部署抓落实,精心谋划,做到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了安全稳定和谐向上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刻关注广大教职工、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教育,规范班会课程。对师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强化分析研判,做好师生维稳工作。

    1.落实立德树人,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每逢毕业、开学及新生入学时都深入班级、宿舍,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上好开学第一课,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用正能量、亲和力感召师生。系党政领导从具体情况出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抓好阵地管理,规范网站、微信、微博等新闻宣传,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论教育、国家宗教政策等内容,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任课教师注重教书育人,学业导师给学生提供学业指导,辅导员教师关心关爱学生,立德树人贯穿教学管理全过程。

    2.始终牢牢抓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根主线坚守主阵地。

    定期召开辅导员例会,组织集体学习,研讨学生事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辅导员履职尽责,深入宿舍、班级和校园,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问题。按照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研讨班会主题,相继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2024年,370名学生安全文明离校,327名新生顺利入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完成了国家、学校奖助学金的评定。

    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制作了《理解当代中国》学习手册,组织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文化节、实践周、文化考察、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对外传播能力。在河北省高校“世纪之星”“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等比赛中,外语学子斩获佳绩,并进入国赛,充分展现学生的思政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教学改革

    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打造课程思政特色品牌。为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树立起了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融合的学科育人理念,培育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新人。通过部署课程组集体研课、教师团队参赛和学生参赛等方式,由点及面实现学生类别、教材内容、培养过程全覆盖,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体系,完善优化外语系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提升师生的政治素养力、文化交流力和国际传播力。

    四、校企合作

    聚焦专业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社会高质量发展。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调研,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按照对接产业、衔接就业、融接校企的建设思路,确定建强师范类专业、建优商英专业、建精翻译专业(英语翻译、日语翻译)路径,绘制职业能力图谱,凝练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交叉型专业,着力培养集国际中文教师、跨境直播播主与语言智能媒体工程师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英教师团队探索出“岗课赛创全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教师团队在通过国家级师范认证之后,正在和企业共同研发数智时代面向未来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智能实训平台,实现教学法、内容与技术的融合。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注重特色化翻译人才培养。通过“数字人文与国际传播”微专业建设,聚焦智能文献(中医康养文化)翻译,培养文旅、文博、文创领域国际化人才。

    目前已经拉练出了一支“上得课堂、下得厂房”的校企合作特种部队,探索出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文科实践育人路径。创设了“卓尔研学”、“卓尔跨境”和“湖畔中文”三个品牌项目,服务于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依托这几个项目,与两家地方文旅公司、博物馆、外贸企业深度融合,实现了春季学期校内实训练兵、秋季学期企业实习实战,这种方式既保留了学校对实践管理的自主性,也确保了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科研工作

    科教融汇,推动外语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外语教师潜心教学研究的同时,深度参与国际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积极为传统文化发展献言献策,在光明网学术频道、专题频道以及河北经济日报等媒体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截至2024年10月,外语系申报课题36项,其中确任立项省厅级课题6项,市级2项,校级确认项目6项,衡水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6项,申报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3项 横向课题3项,到账经费7万;已经出版专著4部;本年度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其中在《光明网》、《新华网》和《河北经济日报》理论版发表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系列理论文章7篇,《赓续传统文脉 红色文旅守正创新之路》与《传承中华文化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分别得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委统战部领导肯定性批示。

六、深化数字赋能,助力学校“申硕”

今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增加了人工智能基础、大语言模型下的翻译传播、AI+数据分析等近7门相关课程;获批省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门,省一流线上课程一门。

围绕我校申硕这一重要工作,外语系积极组织申报教育部《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研究专项11项,其中六项项已经申报国家级、省级人文社科重大、省社会科学发展以及省青年基金项目。重点建设“中文+中医”国际中文教学与文化传播平台、研发“汉字创客”研学课程,董学海外传播文本数据库、多语种非遗海外传播文本数据库等,师生共同文理兼修,培养在数智化背景下能进行文化解析、创新表达和国际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七、语言服务地方,力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翻译专业教师团队,在高阶实践课程上,系统进行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翻译训练,把昌黎地秧歌、济南皮影戏、牛郎织女等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英译并以剧作的形式演绎;与董学院联手,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之董仲舒翻译》,以丰富多彩的上课和结课形式,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涵养其文化底蕴,增强其文化自信,最终达到提高跨文化思辨能力和中华文明传播能力的目的。

秉持语言服务地方的理念,积极开展语言服务横向课题建设。衡水市博物馆翻译项目,已经结项。该项目历时一年半,翻译内容涵盖馆内文物、名人、非遗和红色等五个展厅的多个展览项目,在服务地方文旅、文博发展的同时,也为翻译专业的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外语团队已经和一家英语AI智习室研发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三十万的横向课题正在走审批流程。

近日北方学院来我校开展校际交流,就师范认证、转型发展、硕士申报等展开深入交流,为进一步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审核评估整改,外语系硕士专业培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外语系2025年工作计划

1.增强党建活动氛围。对原有党总支党员活动室进行提升,为各支部增添党建元素,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提高党员教工的工作热情,助力学校科研和申硕工作。

2.提升课程思政水平。组织学习贯彻《衡水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二十项具体措施》,进一步提升外语系课程思政水平。

3.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学生为中心,五育并举,完善机制,丰富内涵,建立并逐年完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了解学生诉求,激发学生的内升动力。

4.深化实践教学工作。深入企事业,加大毕业生跟踪调研、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协同育人力度,发现学生实习工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解决学校督导组和24届毕业生调查满意度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拟定非师范生实习实践指导教师激励制度,落实实践教学管理长效机制。

5.持续推进科研育人工作。切实落实高级职称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及时传达学校相关工作安排,提升科研管理工作效能,以期在高质量论文发表和省级以上课题申报方面取得突破。引导教师学习各种科研管理文件,特别是与教师职称评审相关的科研条款,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积极主动关联有硕士学位的院校,申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6.加强学术交流。推介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信息,引导教师进行专业进修和学习,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依托校、院学术共同体以及博士论坛等平台推进学术研究,充分发挥和挖掘青年博士教师的科研潜力,圆满完成学校申硕工作。

衡水学院外语系

2025年1月

网站负责人:李春燕    联系电话:0318-8887803 联系邮箱:waiyu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