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新

外国语学院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英语听力

作者: 时间:2019-05-25 点击数:

一、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基本情况

姓   名

李玉玲

性别

出生

年月


承担本课程

年限

30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职务


学历/学位

本科/学士

联系电话


主要教

学工作

 

 

英语听力、英语视听说、基础英语、英语口语、报刊文章阅读

近三年主要教研和科研情况

项目负责人从教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经发表过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十余篇,如:“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及指导措施——以新视野教材为例”,“如何收听VOA新闻广播”,“浅谈英语听力教学”(被收入《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怎样提高英语会话能力”,“浅谈英语听说学习策略”,“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视听说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促进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应用”(核心),“论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策略”等。主持完成院级课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并参与了其它课题的研究工作。今年有两篇分别题为“听前预测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和“英语口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的论文已接到期刊录用通知,年底发表。

另外,项目负责人负责了应用英语专科《基础口语1》教学大纲的制定,参与了教案的编写,参与了本科《英语口语3》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案的编写。曾负责《新闻视听说》、《英语视听说》、《美英报刊文章阅读》教学大纲制定和教案的编写。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曾获得教学文件优秀奖。英语听力公开课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其他成员(限5人)

姓   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称

学历/

学位

承担的教学任务

课改中的分工

陈恒

1980.2

副教授

本科/硕士

英语听力

分析问题、过程检查

杨义

1982.4

讲师

本科/硕士

英语听力

编写大纲、撰写教案

王秀俊

1985.5

助理实验师

研究生/硕士

英语听力

编写大纲、撰写教案

李凌宇

1990.11

研究生/硕士

英语听力

撰写教案、整理资料

赵黎

1990.12

研究生/硕士

英语听力

撰写教案、整理资料














二、课程论证

1、本项目及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限500字)

 

经济全球化、人才市场化为高校外语院系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面向市场,深化翻译教学改革是时代要求,潮流所趋。改革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衡量外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探索一套成熟、科学的翻译教学模式以克服以往教学的不足是众多教学工作者以及翻译教学研究者孜孜不倦的追求。2006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果的通知》,宣布设置翻译专业。衡水学院翻译专业于2014年设立,一切都在探索阶段。师资大都是从英语专业转来。翻译专业的英语听力课程也是如此,课程资源基本与英语专业相同。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翻译人才,翻译专业英语听力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英语听力》的教材种类繁多,但针对翻译专业的听力教材却相对匮乏。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英语专业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有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要求。尽管听力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些不同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了一些调整,但还是不能满足专业要求。因此,选择、整合一套适合翻译专业特点的系统的听力教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加深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往往是先介绍相关的生词,反复听几遍听力材料,然后和正确答案进行比对。教师在听力课上的主要角色是播音师或者答案的提供者。教师经常给学生准备好的听力材料或者教材上的内容,每次课都是按部就班的听一组或者几组听力材料,学生失去了听力的主动性。教材主要以听力为主,语音资料比较单一,生动的的现实场景会话不足,很少有听说结合的训练,不利于听说能力同步提高。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教育领域进入了改革和创新的时代。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是教育战线广大师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英语听力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式,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目前在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听力课堂教学,出现了基于网络多媒体的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按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设计,把互联网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组合,使之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以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我国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试图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投影电视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建立一种基于“学习中心”的应用模式,扩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应用性。

本课题针对翻译专业课程的特点,进一步对听力课堂教学的教材进行深挖整合,不断完善;对听力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摸索出一套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适合校情、市(场)情的、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对本课题的研讨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加强知识积淀,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问题研究能力、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等)以及思想教育与价值观体现等(限300字)

《英语听力》是翻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进行专门的听说技能训练,提高综合运用基本听力技能的能力,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并力求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使其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采用适合翻译专业本科生的听力教材,结合英语讲座、英语广播,英语电影录像、英语电视节目,用网络、多媒体实验室等组合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按各项听力技能的难度和特点,有步骤分阶段地给学生传授听力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并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视听说训练,使学生学会区分容易混淆的音素,单词、结构;学会抓关键词,归纳大意,掌握细节,推测含义等。能够听懂类似“VOA”和“BBC”的新闻和文化节目。不仅能听懂,还要能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细节,准确、完整、简练地记笔记,并能依据笔记复述内容、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开阔视野,积累和丰富社会知识背景,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英语听说能力直接反映着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将来有可能做口译,要想和外宾交流顺畅,胜任职场需求,英语听说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英语听力》课程在翻译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经过系统的学习,严格的训练,学生的听说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以后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课程建设目标、内容及其研究意义(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的设想)(限800字)

 

根据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最近2018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的目标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英汉双语知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外事、外贸、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从事基础的口译、笔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翻译专业的听力教学也面临从教学内容内容到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革。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教材的问题。由于翻译专业在我校于2014年才设立,英语听力课一直是和英语专业使用的相同的教材,内容较单一,翻译专业的特点不是很突出。翻译专业的听力教材应该贴近翻译专业本科教学的需求与特点,同时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应用性与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口笔译能力,有助于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广博知识、较高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翻译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教学模式的问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的基础上,对一些相对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弱化“灌输式、传输式”的教学理念,强化“启发式、辅助式”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课堂的训练内容和项目,视、听、说相结合,扩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创建一个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视、听、说三位一体的听力课堂教学新模式。网络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课堂教学对师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教学资料的立体式整合,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及理解、分析、判断、综合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意义重大。网络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使得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势头锐不可当。

第三,考核方式的问题。本课程试图建立一套科学化、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制度。举例来说,期末试卷题型应当多样化,可由教师集体出题,对试卷类型、难度等集思广益,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及可信度。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将大大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它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使教师由教书匠变为开发者、促进者和研究者。总之,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英语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的设计要以获取英语知识为目标,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岗位/职业要求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如何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思路)(限400字)

《英语听力》是翻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专门的听说技能训练,提高综合运用基本听力技能的能力,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并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本课程采用适合翻译专业本科生的听力教材,结合英语讲座、英语广播,英语电影录像、英语电视节目,用网络、多媒体实验室等组合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按各项听力技能的难度和特点,有步骤分阶段地给学生传授听力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并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视听说训练,使学生学会区分容易混淆的音素,单词、结构;学会抓关键词,归纳大意,掌握细节,推测含义等。能够听懂类似“VOA”和“BBC”的新闻和文化节目。不仅能听懂,还要能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细节,准确、完整、简练地记笔记,并能依据笔记复述内容、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开阔视野,积累和丰富社会知识背景,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能从事的行业有许多,如:酒店宾馆对外接待、企事业单位外事办、翻译、外贸、涉外导游、英语教学、外企从业等。无论将来从事哪种与英语相关的行业,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尤其是做口译人员,要想和外宾交流顺畅,胜任职场需求,英语听说能力是头等重要的。因此,《英语听力》课程在翻译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经过系统的学习,严格的训练,学生的听说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以后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5、本项目主要特色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限500字)

《英语听力》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来调整和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各个环节做出及时、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这样的理念已逐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集成各种有利资源和要素、实现英语视听说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发展,同时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已成为我们现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材问题

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确立整合一套适应翻译专业的英语听力教材,使其更具有针对性。辅之以网络资源,如VOABBC电视节目,英语电影录像等。

(2)教学模式问题

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拓网络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课上课下形成有效的学习链条,扩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把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一个新型的、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视、听、说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信息输入:第一阶段为信息获取阶段。本阶段的教学是在未经预先准备的情况下,通过播放的录像资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内化加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活动,学生加深对听力内容的理解,通过理解、记忆达到语言内化。语言输出:在信息获取和语言内化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活动,可以通过陈述、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进行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课上课下系统的学习,严格的训练,学生的听说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考核方式问题

传统的听力课程测试都是采用笔试的方式,边听录音边做题。现在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不同了,对教学效果的检测手段也要相应改变。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增加口语测试,如模仿句子、复述、讨论、口头作文等。口语测试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也可在期末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整个课程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

 


 

6、项目完成后的预期效果和具体成果(如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案、讲义、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限500字)

提供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等;期末试卷和参考答案,作业样例;学生期末成绩单及其试卷分析单;项目组成员的学生评价及督导评教情况;相关实习实践等单位对本课程的评价;其它与教学成果相关的支撑材料。

最终提交“衡水学院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结题报告书”。

 

7、项目实施计划进度(列表)及阶段目标(限400字)

 

本项目计划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8.9 项目筹划。制定课改的计划,内容与实施步骤,以及成员的分工。

第二阶段:2018.10—2018.12 项目运行。指定课程教材,撰写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案。

第三阶段:2019.1-2019.2 找出前期出现的问题,修订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第四阶段:2019.3-2019.6 进一步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完善课改工作。

第五阶段:2019.7-2019.8 总结。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分析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三、项目研究基础

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成果概述(包括自选项目、校级以上项目、学术论著、论文、获奖情况等)

 

项目负责人从教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经发表过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十余篇,如:“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及指导措施——以新视野教材为例”,“如何收听VOA新闻广播”,“浅谈英语听力教学”(被收入《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怎样提高英语会话能力”,“浅谈英语听说学习策略”,“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视听说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促进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应用”(核心),“论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策略”等。主持完成院级课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并参与了其它课题的研究工作。今年有两篇分别题为“听前预测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和“英语口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的论文已接到期刊录用通知,年底发表。

另外,项目负责人负责了应用英语专科《基础口语1》教学大纲的制定,参与了教案的编写,参与了本科《英语口语3》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案的编写。曾负责《新闻视听说》、《英语视听说》、《美英报刊文章阅读》教学大纲制定和教案的编写。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曾获得教学文件优秀奖。英语听力公开课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本课题团队从年龄、职称、教学年限等方面结构层次合理,旨在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建立一支稳定的老、中、青教学梯队。团队成员都有英语听力教学经验。

综上所述,我们有条件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网站负责人:李春燕    联系电话:0318-8887803 联系邮箱:waiyu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