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新

外国语学院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文体与翻译

作者: 时间:2019-05-26 点击数:

一、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基本情况

姓   名

魏青

性别

出生

年月


承担本课程

年限

三年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现任职务

学历/学位

研究生/文学硕士

联系电话


主要教

学工作

 

 

1.担任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英语词汇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2.担任翻译专业《多文体阅读》、《英语语言学导论》、《文体与翻译》、《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

3.担任英语专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校内试讲及实践周活动指导老师;

4.担任英语专科学业指导老师。  

 

 

 

 

近三年主要教研和科研情况


其他成员(限5人)

姓   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称

学历/

学位

承担的教学任务

课改中的分工

杨敏


教授

本科

文学硕士

《文学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二外·法语》、《翻译实训》、《地域经济文化特色翻译》、

《翻译工作坊》

审核

侯彦霞


副教授

本科

文学硕士

《交替传译》、《视译》、《同声传译》、《口译》

审核
































二、课程论证

1、本项目及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限500字)

翻译,作为一种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当前,对外交流频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更是一种迫切需要。在翻译教学中,过多的倾向于意思的准确性,往往忽略文体因素,这使得译文不能重现源文特有的风格,会使译文在“雅”的方面大打折扣。现在出版的文体翻译类教材,比如《文体翻译教程》(范敏,张法连),《英汉文体翻译教程》(陈新)虽然对不同领域使用的英语进行了词汇,句子,修辞等方面的分析,但是,没有从文本或语篇的整体性上考虑源文与译文文体上的统一性,其次,在教材的的编排上,对翻译方面的理论或原则进行了介绍,但没有做为必要知识的文体学的专章内容,不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体知识,使得在教学中直接进入具体语篇的文体分析显得突兀,因而很有必要加上文体学的基本知识及具体的文体分析模式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更加科学和客观地理解源文,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此外,《文体与翻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除了要体现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还应与地域经济相结合,使教学更切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这就需要本课程向应用型转变,而现有的教学资料和模式都不适应这种要求,所以,亟需进行课程改革。

 

2、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问题研究能力、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等)以及思想教育与价值观体现等(限300字)

根据《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本课程主要把培养学生不同文体的翻译技能放在首位,并用科学而客观的语言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通过对不同文体特征的分析,更好地把握源文,从而使其翻译更为接近源文,实现源文和译文最大程度的“对等”,这对学生的理解力,文本分析能力,语篇欣赏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是一个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情,需要有高度的耐心和责任心,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踏实的工作作风,没有这种老老实实,认真严肃的态度,是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者的。

 


 

3、课程建设目标、内容及其研究意义(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的设想)(限800字)

本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增加学生文体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会文体学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各种具体语篇的分析,以便做好知识的铺垫,从而为最终的目标——翻译服务,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至关重要。当前,应用型的教学背景和办学理念也要求本课程跟上时代和改革的步伐,转变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不能满足于仅仅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充分考虑学生将来就业的需求,将翻译不仅仅视为“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能力之一,更是作为学生将来的生存技能来教,从而,增加教学上的投入,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使其与时代结合,与市场结合,与现实生话结合,具有新颖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特征;教法上,传统的讲解和讨论仍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加入慕课,微课等形式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考核方式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作业以语篇文体的分析和翻译为主,期末体现理论与翻译实践两方面的考核,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译文评析纳入考核之中,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评价译文的质量。

 

 

 

 

 

 

 

 

 

 

 

 

 

 

 

 

 

 


 

4、岗位/职业要求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如何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思路)(限400字)

本课程比较侧重非文学文体的翻译,包括新闻、政论、旅游、广告、法律等,市场对此类翻译需求较大,所以本课程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密切相关。为了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的对接,可以设计与翻译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模拟翻译领导人讲话,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进行英语导游解说,做英文广告宣传等;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文体的翻译实践工作,如校对译文,承接翻译任务等。  

 

 

 

 

5、本项目主要特色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限500字)

 本项目的主要特色是充分体现文体学知识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在翻译材料的选择上充分体现时代性与地域经济特色。传统上偏重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课程把文体学知识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同时,本项目也对教学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文体学和翻译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将其无缝对接,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本课程既是语言学与翻译相交叉的学科,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课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进行具体语篇的翻译之前,做好文体学相关知识与文体分析方法的铺垫工作,以及如何从文体学角度进行翻译实践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与译文评价能力。

 

 


 

 

6、项目完成后的预期效果和具体成果(如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案、讲义、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限500字)

本项目完成后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体学知识,掌握文体分析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具体的翻译活动。本项目的具体成果体现在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的进一步修订,教案和讲义内容的进一步调整,教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项目实施计划进度(列表)及阶段目标(限400字)

第一阶段为2018—2019学年第1学期:补充梳理文体学基本知识,规范文体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翻译材料,并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同时尝试任务型,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第一阶段为2018—2019学年第2学期: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大纲,教案,讲义等进行修订完善,并进行论证审核。

 

 

 

 

 

 

 


 

三、项目研究基础

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成果概述(包括自选项目、校级以上项目、学术论著、论文、获奖情况等)

杨敏:

1. 主持河北省教育厅英语教改课题《大学英语阅读“生动、互动、感动”三维教学实证研究》课题,已结项。

2.主持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改课题《情商视域下高职英语阅读“三维一体”阅读教学方略探索》,已结项。

3.   主持院级重点课题研究《新建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之研究》。已结项。

4. 主持院级教改课题《语料库与新建本科翻译教学研究》,已结项。

5. 主持衡水市社科联课题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课教学模式探究

------以新建本科英语系为例》,   已结项

 

侯彦霞:

1. 20125-20136月:一般本科院校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方略(衡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主持 结题。

2. 20133-20148月:项目管理视域下高校口译教学团队的构建与运行(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结题。  

3. 20133-20138月:基于高校英语教学的衡水文化输出研究(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主持 ,结题。

4. 20151-20167月:以地方经济为导向的商务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方略(衡水学院区域文化与经济专项课题), 主持, 结题。

5. 20173-201712月:衡水市公示语英译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衡水市社科联课题),主持 结题。

 

网站负责人:李春燕    联系电话:0318-8887803 联系邮箱:waiyu07@126.com